爱游戏官网网页版

艺起去看展!11月全球展览完全手册

来源:爱游戏官网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4-30 07:04:14

产品详情:

  11月份对中国艺术界是极其关键的月份,在此期间上海以多档艺博会、美术馆与画廊展览迎来属于自身个人的艺术时刻。即是对过去一年的阶段性回顾,也是对未来一年艺术市场的展望。

  同期艺术展览超过百余场,展现全球艺术的前沿面貌,也正是因为这些展览,让每年一度的艺术周狂欢延长成了上海艺术月,一同开启“上海时间”:龙美术馆则带来开馆十周年系列展览之当代展第四场、张恩利大型回顾展“表情”、拉乌尔杜菲回顾展、村上隆个展时隔4年回归贝浩登上海

  本月艺术月历,我们整理了全国范围内的一些优质展览,推荐给大家;同时也将亚洲和欧美地区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纳入其中。把艺术存放在秋日,风起时寻找答案。

  10月聚焦欧洲,第20届伦敦弗里兹艺博会、第11届弗里兹大师展、第二届艺+巴黎、第九届Asia NOW巴黎艺术博览会相继呈现,在不确定市场下的交出了答卷。

  作为亚太区起源甚早的艺术博览会之一,ART TAIPEI拥有悠久绵长的历史,30年来见证了亚太区域艺术产业以及艺术收藏的历史,在全球艺术交易之外,它更侧重某种综合体验。

  “安尼施卡普尔:非真非实”在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精彩呈现。这位彻底改变了当代艺术中雕塑概念的艺术大师在本次个展聚焦于纪念性的大型装置,并结合私密的环境和发人深省的形式,在作品、建筑和公众之间促成一次别出心裁又引人入胜的对话。

  “方力钧:面孔与陶瓷”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为艺术家在英国的首个公共博物馆个展,现场展出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学生时代起至今多达百幅的标志作品,涉及素描、油画、水墨、木刻版画、陶瓷雕塑、瓷板画、及纪录实验影像等多种材质与媒介类型。

  佳士得2023年香港秋拍将于11月24日至12月2日举行,拍卖前夕,佳士得将先后于京沪两地举办预展活动。本季拍卖最大的亮点是与周杰伦联袂合作的“千禧后晚间拍卖”。为拍卖用尽心思挑选艾德里安格尼、戴娜舒茨、洛伊霍洛韦尔、贾黛法多朱蒂米 和黄宇兴等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的新世代艺术家突破界限的力作。

  10月25日,美国西海岸“光与空间”运动领军艺术家罗伯特欧文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5岁。该消息由佩斯画廊宣布。他在大自然中创作,其“场地制约”作品以光线、体积和空间为材料,以观众对感官现象的体验为使命,深刻影响了很多艺术家。

  本次展览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的珍藏中用尽心思挑选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以时间年表为序,邀你步入现代主义的时空之旅,身临其境地徜徉在20世纪现代艺术历史的奇妙旅程。

  毕加索 《斗牛士与裸女》 布面油彩,162×130cm,1970年,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NG MB 87/2000

  展览由彭锋策划,两个空间各自以“葵园如山”和“所念皆山”为主题,共展出许江2000年至今创作的油画和影像作品共一百余件。“葵园如山”是作者近二十年间的人生况味和存在历史;“所念皆山”则呈现了作者身即山川,于丘壑林木之间求真、求本、求心物。许江的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天性自张,在于它的本色和当行。

  纵观其50年的艺术生涯,斯库利的创作旨在重塑抽象的流派。本次展览带来艺术家近期创作的《光之壁》与《陆线》系列画作,以及两件由质感粗砺的石材构成的小型雕塑。从《灰蓝陆线》观众能够正常的看到他最近的《陆线》系列作品是通过铝板上油画颜料的层叠和交融,呈现出类似沉积岩层或地平线的色彩条带,暗指大地与天空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的交汇。

  本次展览展出北川宏人新作十余件。在过去几年的疫情肆虐下,人们探寻内心的机会增加了,在这个时代中,注视着他人和自我,一边思考一边生活的现代人,外在表现与其内在必然不同。北川在创作时,用表面的装饰、色彩、质感以及表情相结合,营造出作品独特的气质。这些作品既是陶瓷的物体,同时也是人物雕塑。

  王亚彬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精神底色,实验传统书写可能性,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新呈现。凯旋画廊将于今年年底在画廊空间压轴呈现艺术家最新个展。

  抽象语言带给人们更自由的想象空间,寂静的画面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同水波纹般流淌入人们的脑海与想象之中。“寂静的漩涡”分别来猪熊克芳、权纯益和刘可的近年作品,他们分别以线条/色彩/材料探索平面绘画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艺术家、作家、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担纲策展人,集中精选了王健近年创作的18幅绘画作品,他以都市为背景却刻意遮蔽面孔的女性,笔触细腻含蓄,布局神秘富有戏剧感,画中呈现出一种令人入迷的古典主义气息。

  本次展览展出韦宗尧2006年以来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正如展览主题“怒放”这一意象所揭示的,既是过程,也是结果,艺术家的抽象绘画更像是东方的核心理念和西方抽象艺术语言的融合。

  上海双年展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以“宇宙电影”为主题,安东维多克担任策展人, 围绕着艺术家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展开,深入探究宇宙对人类生活的启发与制约,呈现来自80余位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其年代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

  本届ART021迎来历届最丰富阵容,150家全球各地画廊与特别项目精彩亮相,带来近万件当代艺术佳作。MAINGALLERIES主画廊单元覆盖全球16个国家及地区,集结130家海内外优质展商,其中27家为首度参展。数家国际蓝筹画廊强势登场。

  作为中国最专业、最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从2014年第一届开始,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今年的西岸艺博会,共有171家展商参展,规模为历史之最;主办场馆也从西岸艺术中心A馆、西岸艺术中心B馆和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扩展至西岸漩心,展示空间将超过3万平方米。

  区别于艺博会的常规范式,苏河艺术季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从机构“Gallery in HAUS”“Tomorrow in HAUS”“Skyline in HAUS”和“Talks in HAUS”四个方面出发,携手“一河两岸”沿线各大艺术机构、新锐艺术场馆和最新展览项目闪耀亮相,举办6场一流艺术大展,20余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国内又一标志性艺术展览IP。

  以“MORE”为主题的2023 M50上海当代艺术周,邀请了M50内有代表性的38家画廊和艺术机构、14家艺术复合空间、4位艺术家(薛松、韩峰、曲丰国、刘毅)工作室,集中展示多元化的上海当代艺术人文景象。三十多个展览同期集中呈现,为观众和藏家带来一轮新的视觉艺术盛宴。

  张鼎、金氏彻平分别出生于1980年和1978年,在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中长大的他们,选择脱离宏大叙事的意象与审美,转而将新生代的青春杂想融入个人表述。

  朱砂担任策展人,回顾梳理张鼎、金氏彻平近十年创作的一百余件代表性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集中体现两位艺术家独特审美和多元化的社会视野。

  “山脉”同时作为实在和隐喻,指向由漫长的生命时间所积累起来的“逆熵”。“逆熵”会自动编写故事,胜过任何优秀的人类讲述者。故事山脉里,长出了人参、猎人、道士和萨满它们吸取“逆熵”为养料,释放灵媒,以分解意义世界的苦难,将衰老的库车王妃解救出话语轮回展览邀请我们关注刘雨佳影像创作中的非人类因素的叙事潜能,其中潜藏着生命本身的奥义。

  2023年,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迎来了建馆二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政府举办的公立现当代美术馆,以“迭代20”为主题的邀请到了参与过2023年美术馆开馆展“打开天空”项目的28位艺术家隆重呈现。通过文献与新作的并置对话,不仅反映出二十年间艺术家们本身的艺术思考变化及脉络,也以这28位艺术家艺术创作发展路径的不同切面,展现他们所共同关联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二十年间的发展与变化。

  隋建国《手迹56#》雕塑,185×60×70cm,2013-2022,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在亨利马蒂斯诞辰154周年之际,展览试图重启人们对这位现代主义大师的认知,重估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及其于当下的意义。“马蒂斯的马蒂斯”于上海的呈现,不仅是对马蒂斯完整艺术生涯的最直接呈现,亦是对UCCA Edge刚刚落幕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中所展出的马蒂斯创作的一次完整补充。

  展览以“无声”为隐喻的起点,试图通过一系列围绕声学、聆听、或声音可抵达的环境和技术展开的关键词(静音、噤声、无声物等),投射进以媒介基础设施为轴线的现代进程与自然的纠葛之中。通过23位/组艺术家的创作,让这些拒绝被客体化的环境知识,无法预测和规则之外的自然本体发出声响,并在声音的发出与被采集、聆听之间的空隙中,推演一种被重新打开的认识路径。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抽象艺术恰如青草那般“遍地开花”。当蔡小华、廖渊、葛震、顾奔驰、孟禄丁、瞿倩梅、苏阳、王绮彪与张泓等抽象艺术家的作品被移植到上海这座中国抽象艺术重镇的土壤上,既是一次对照式感受抽象绘画多样性与差异化的契机,同时也触动我们去理解抽象绘画的根本所在它就如青草,不分时代,无分地域,自由自我地生长。

  地点:iag艺术院线年涉足艺术收藏后进入当代艺术界,从创办画廊到组织拍卖,从成立艺术博览会到资助年轻艺术家及画廊,再到担任全球多家艺术机构顾问此次收藏展展出了近百件周大为于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为核心收藏体系的艺术品,涵盖了90余位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于新西兰的纽约艺术家安吉拉海施擅长捕捉所有短暂和模糊的状态,以抽象绘画为容器,呈现独特的流动视觉。作为其中国首展,将展出29件最新创作,它有着如漩涡般诱惑观众沉浸视觉的引力,一同在光与暗、生硬边缘与柔软渐变的动感结构中打转。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存在于每一幅肖像作品之中。“肖像”作为第四场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大展,精选了约300件中国及全球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呈现给公众,涵盖19世纪末至今130余年20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以“肖像”为切入点,观众能看到不同时代、不一样的地区、不同流派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内涵的差异及演变。

  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张恩利像一个孜孜不倦寻求画画乐趣。此次回顾展将从艺术家绘画生涯中反复描绘的“线年最新创作的蓝色抽象作品为结尾。如张恩利所言:“这次回顾展并不完全是关于自我艺术的回顾,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回顾,我希望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种自己的感受。”

  此次展览呈现了2019年以来李强创作的50件绘画作品。李强近五年来不断关注社会现实,加上生活经历的沉淀,对绘画要求有了质的变化:绘画应该更真实的向自己的感觉敞开。李强完成的是一个感觉的解放,从写生的、图像化的、形式化的状态,开始走向身体、精神和直觉。

  此次展览为高露迪首次美术馆大型个展,30余件艺术家近年来全新创作的绘画作品。“覆写”作为一种动作,扮演了此次高露迪创作中的核心,勾连起描绘对象即“存储媒介”“面具”在物质及精神层面中的重要功能、属性,以及他于绘画中的行动和逻辑。

  展览从黄宇兴过去近30年绘画生涯的各个时期,选择近30件代表作,以及数十件纸本作品与部分档案文献,打破时间线索,按照“光芒”“江山”“孤岛”“狂欢”“世界”五个主题重新构建,以更加立体、能动的方式展现黄宇兴的感知、想象与自省。

  无论是在瑞士本土还是在国际上,他都享有盛名。乌戈罗迪纳的作品都探索了日常生活中最平庸的元素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深层观念。《为闪耀而燃烧》是一个唤起回忆的题目,它取自罗迪纳已故伴侣约翰焦尔诺的诗歌“你定当为闪耀而燃烧”,展览现场构成了一场从黄昏到黎明,从海洋到天空,从个体到集体的完整体验。

  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卡塔尔和常驻卡塔尔的当代艺术家的大型展览,由卡塔尔博物馆群策划,由该馆策展人伊萨阿勒希拉维和玛丽亚姆哈桑阿勒萨尼共同策展,聚焦四大关联主题:共同经历的生动回忆,对有关家的概念的复杂社会动态进行评论,城市变革,以及艺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览集合丰富的文化内涵,捕捉当今卡塔尔的艺术时代精神。

  “艺术的朋友”集结了中国56位新世代收藏家,呈现他们最近三年收藏的当代艺术品。油罐艺术中心用尽心思挑选他们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不同媒介的代表作品,让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展览,看他们讲述自己和当代艺术结缘的故事,感受他们与时代和艺术的共振。

  今年正值拉乌尔杜菲逝世70周年,作为史上最全面、最大规模的回顾展,以涵盖绘画、版画、陶瓷及纺织品等在内的120余件力作,均甄选自法国蓬皮杜中心重量级藏品,并前所未有地调集了法国、西班牙等地的二十余座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的杜菲经典代表作,其中,史诗级巨作《电气精灵》也将首次亮相中国。杜菲的创作不仅限于绘画,还深入装饰艺术、图画、版画等多种媒介。展览以同时遵循时间线和主题性的方式呈现,以十二个章节带领公众领略艺术家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历程。

  舒比吉拉奥是首位代表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的女性艺术家,她的兴趣包括历史与谎言、文学与暴力、档案系统、生态学与自然史。作为艺术家的中国首展,四个空间分别对应贯穿其创作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地下”、“神圣之地”、“边缘”和“行动”,“这些石化的小径”向观众发出呼吁,拥抱不同的知识形式,并从边缘之地学习如何从损毁、迷失、死亡和熵之中不断进化演变。

  “见地”比喻眼睛看往的高度与方向,暗示所读所见的知识走向。展览将分别呈现中国艺术家金陽平和德国艺术家凯徐曼兹的85组近期作品,作为两位艺术家2019年之后的又一次合作,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跨文化的语境下用不同的媒介与形式语言共同讨论时间、身体,以及环境等话题。

  松山智一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崛起。本展由日本著名策展人南条史生策划,是松山继 2020 年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个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型个展。将呈现松山目前最大的雕塑作品--高约 8 米的 Shes On The Other Line,以及多幅专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新作。与此同时,松山智一的首个日本美术馆个展正在弘前砖瓦美术馆展出,呈现了松山在新冠大流行前后创作的近期作品以及一系列新作。

  黄渊青过去二十多年的创作面貌简单归为简约与繁复、或散淡与绚烂,但其实有要求的观众并不需要复读一个无需论证的“结果”。此次展览选择一些代表性作品并将它们与可追溯的思考“动机”关联起来,呈现黄渊青以艺术为媒介不断“试错”的过程和所采用艺术策略,把艺术家的个人行为纳入到一般抽象艺术的框架内审视。

  “得义无形”是“觉知艺术”概念深入探究的一个具体性问题,意在通过艺术史的讨论,梳理一条以“得义无形”为议题的,从文人画书写发展到现当代艺术的脉络。本次展览经过一年的筹备,将从四个维度剖析当下中国艺术的生态,通过27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勾勒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轮廓。

  聚焦“屏风”,Prada基金会正在三地举办联展:“Paraventi:17至21世纪的屏风”在米兰Prada基金会、“Paraventi:屏”在上海Prada荣宅以及“Paraventi:田名网敬一”在Prada东京青山店同时呈现。

  上海展览将呈现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两件中国屏风,一件是摆在书桌上的小型立式屏风,一件是 12 折的皇家屏风,并在随后的一系列空间中展出展览委托 Tony Cokes、John Stezaker、李爽、曾吴和曹斐等多国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五件作品。

  时至今日,波普艺术仍在全球范围仍历久弥新。田名网敬一是60年代日本前卫与波普艺术先驱,作为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艺术生涯横跨涵盖了插图、动画、实验电影和绘画等多元媒介。

  展览由鲁虹担任策展人,呈现艺术家刘庆和、沈勤近些年的水墨创作。本次展览选择以两位艺术家“对画”的方式进行学术“对话”。两人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如何在全球当代艺术格局和生态中突出必要的共存性和多元性问题。

  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先驱,此次展览为综述阿肯吉尔实践的展览,“错与疏”通过一系列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语言指令等科技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展现了他探索的主题和创作手法,呈现的作品包括电子游戏、单频影像、喷墨打印作品和工业涂层铝板“绘画”等。

  村上隆的创作实践将丰富多样却看似互相矛盾的资源彼此融汇,从而打破了日本艺术领域所设立的既定规范。此次展览将展示其创作于2022年和2023年的全新系列,作品囊括了村上隆创作中标志性的角色形象“DOB先生”, “Kaikai”与“Kiki”,以及在当代大众文化中被广泛传播而成为经典的各种花朵图案。

  周力通过探索她所经历的维度和情感感受,将创作推向一个如同《桃花源记》般“超现实”的感知层面。而观众将得以一窥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平静乐土和创作思绪的交汇之处。

  “桃花源”系列源于2005年的“蜕变”系列,基于对自然和美的思考,并以东晋陶渊明的经典著作《桃花源记》为支点,以“愿景”般的观念书写下个人情感经历在历史进程中的“痕迹”。

  “本能”中的作品延续了张子飘近年来以个体经验作为创作驱动的方式。所谓本能,是指生命体与生俱来的行为与能力。她将其女性于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遭际,以及由此激发的感性经验,转化至她那情感充盈的绘画之中。览中全新创作的《蜘蛛》系列绘画以令人感到颤栗的生物“蜘蛛”化为生理、心理、情感、精神状况的投射和隐喻。

  新节点 - 第七届约翰莫尔绘画奖 ( 中国 ) 获奖及入围艺术家机构收藏展

  “新节点”荟聚了27位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及入围画家,每人一件作品。一个展览,如果经由顶尖评委精选,从潜力画家的作品中发现闪耀着当下光彩的力作,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审美问题、鉴赏问题,更有文献意义与历史价值。特别在大变革的今天,它的历史节点性愈加鲜明。

  BANK 诞生于10年前的一个快乐的错误。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品牌。香港路 59 号这个地址赋予了画廊的名字和最初的活力,从最初的使命发展壮大,同时四处发展,获得、失去、再获得,艺术家、项目和影响力不断发展。

  「艺起“杰”作」是作为聚焦艺人群体跨界艺术行动的世界级IP“Art Colure With Artistes”旗下首个亮相中国的展览。集结了国内外多位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包括安塞姆基弗、格哈德里希特、乔治巴塞利兹、阿尔伯特厄伦、马克布拉福德、Futura、CRASH等国际桂冠艺术家,也邀请知名中国艺术家喻红、徐冰、张恩利、郭承辉与王郁洋参展。均体现了周杰伦对当代艺术的独到见解和非凡品味。

  熟悉隋建国的人都知道,他的创作总有一种在哲学层面上的追问,每个阶段都试图突破原来的“自我”,即便那些关于思想、方法、媒介的实验将他带向一种未知的虚无之境。这种不断超越的勇气,其实比任何一种有形的艺术结果更引人思索,有点像我们共同放眼望去的那一抹彩虹。展览在艺术家关于“空”的再认识中,呈现出他这段时间的哲学迷思,暗示出雕塑脱离常态知识后的那种不可言说、微妙所带来的无限性,并希望以此来构建观众关于雕塑的重新想象。本次展览 “虚空现形:隋建国工作笔记”更多地是从艺术家的工作过程出发,在一种思辨的框架中,去激活艺术家关于“塑”的不同认识。

  章智勇的艺术创作以绘画为主,经历了“少年绮梦”、“峥嵘岁月”、“商海弄潮”、“荷塘即景”几个不同人生经历和创作阶段。纵观其作品和生活经历、心路历程,从中可以发现,他对家园、故土、自然和亲情、友谊的缅怀、眷念,具有一种“回忆的记事”的诗意时光和自传性语言特质。

  明天艺术中心开幕展《通达之境》在通透阔朗、水景环绕的长湾艺术公园中围绕“水的智慧”为主线,由静、镜、境三个篇章推展开来,呈现了38位中国著名现当代艺术家的46件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通达之境”是一种内心的智慧,意味着个体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并以更通透、宽容、睿智的态度去接纳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达自在之境。

  《图像何以再造》展览所讨论的对象是绘画,不同于图像学和社会学的两个视角,而是将视角缩小至绘画从业者对当下的回应上,即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何以当代的问题。浩瀚艺术史中的精彩,不乏艺术家与时代调和的经典故事,艺术如何面对当下同样也是一个老话题。而“绘画缘何当代”不仅仅是面对当下的窄化思考,更与绘画当代性的创作思考方式问题有关。“绘画缘何当代”是包含此次展览四位艺术家在内的大多数力求绘画当代性的创作者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艺术终结”“绘画已死”之后的“绘画的必要性”问题讨论上。在这个浩瀚云烟的图像世界中,绘画正恰如甚嚣尘上的各种传播媒介,给出绘画的当代性回应,以此构成人类文明的当代记述。

  本次展览通过57件作品展现李昌龙20年的艺术旅程。李昌龙的艺术生涯经历了从北京的“探索”到成都的“深耕”,从对社会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到国际地缘政治的表达,李昌龙的艺术实践一直在解构和重构之间反复实验,也在人本主义的精神与理性主义的分析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一切,促成了今天我们得以见到的,属于李昌龙个人的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的绘画语言。多层次、意象化、象征性,都是李昌龙自2020年转型以来的绘画关键词,他所打造的绘画空间不再是某个单一现实场景的瞬间再现,而是精神世界与绵延时间的意识流之呈现。

  地点:知美术馆“逃避的艺术”展览主题来源于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著作《逃避统治的艺术》。这本书探讨了从云贵山地到东南亚地区的山地边民与集权政府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山地居民如何逃避国家控制的人类学研究。作为出生于贵州的高瑀来说,近期的新作主要探讨了关于社会现实与个体面对现实所采取的逃逸方式。敢问人间路在何方?在这里,一种来源于复杂情愫的逃避,有人类本性对超脱的狂迷,也有以荒诞对抗荒诞,在自性上的自我缠斗。正如以醉酒的方式,将世间的“真实”剖解在观众的面前,在精神的逃逸中,寻求一种求遁隐中的逍遥快活和醉眼看世间百态的不羁性情,既是悲剧的,也是浪漫的一出好戏。

  佩斯画廊于2023年11月3日至12月7日在香港空间举办艺术家、音乐人布莱斯吉尔伯特(Brice Guilbert)的最新个展“喷发”(Ti brul),呈现艺术家的系列绘画作品。该展览以吉尔伯特的最新专辑《Sin Jo》中的一首单曲命名。佩斯画廊将于11月2日下午6点至8点举行此次展览的开幕预览,艺术家本人亦将出席活动,并现场演奏专辑《Sin Jo》中的歌曲。

  展览标题“Ti brul”来自留尼汪岛克里奥尔语,直译意为“小灼焦”,喻指这座印度洋小岛上的富尔奈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一处名为“大焦土”的自然遗迹。本次展览将以七件大尺幅作品为开篇,并以一件小型绘画为终章,与展览标题相呼应。

  吉尔伯特的创作实践涵盖了绘画、素描与音乐等多种形式,此次展览反映出艺术家对于重复出现的视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如何创造出节奏和旋律效果的浓厚兴趣。他的实践常常与他的个人背景及生活经历紧密相关,他的克里奥尔背景及其在留尼汪岛的童年经历均成为了绘画和音乐创作的灵感之源,并在其中融入了人声和吉他演奏。在吉尔伯特的抽象作品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怀之情贯穿其间,挑战了既有的叙事方式。

  11月16日,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即将为德国艺术家尼奥劳赫(Neo Rauch,1960年生)的全新作品举办个展《地标》(Field Signs)。

  劳赫被认为是今天最具影响力的具象画家之一。他以色彩丰富、精巧细腻的绘画广为人知,其作品包含了一系列奇思妙想的角色、场景、物件与主题。他的绘画既写实而似曾相识,又神秘且高深莫测,常常暗示着更开阔的叙述及历史。它们似乎与现实主义相关的艺术史传统重新建立起联结,然而又如梦如幻,充满了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交叠的空间与形式。

  2021年,劳赫在卓纳纽约举办了个展《路标》。这次展览将是他继2019年的《宣传》之后,第二次在香港空间举办的个展。今年,劳赫在法国蒙彼利埃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理性之梦》。2022年,他在荷兰兹沃勒(Zwolle)的视觉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中间》。2007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劳赫举办个展《Para》。2001年,劳赫参加了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其他的近年个展包括:荷兰阿森德伦特博物馆(2022)、荷兰兹沃勒视觉艺术博物馆(2022)、德国海德克斯堡-图林根州立博物馆(2021)、柏林斯特格利茨美术馆(2021)、G2莱比锡艺术馆(2020)、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碧提宫(2019-2020)等。

  MASSIMODECARLO画廊荣幸呈现荷兰艺术家彼得舒伊夫 (PETER SCHUYFF) 的个人展览《WARP & WEFT》,是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个展。香港展览聚焦于舒伊夫过去三年来的最新作品,均围绕“重复”作为主题。舒伊夫认为:“我希望创作出无论戴上或是摘下眼镜都好看的作品”。

  虽然新作品材质是麻布面油画,《WARP & WEFT》系列灵感则来源于编织艺术。舒伊夫采用类似于编织的技法,先水平、再垂直作画。尽管他自嘲道:“我忙于绘画而无暇编织”,他却在创作中发现了二者的相似之处,“我喜欢探索编织,因为我创作的本质也是重复性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旦我开始创作,便不需要过多地思考些什么。我有一双灵巧的手,非常擅长编织”。编织的固有工艺,以及舒伊夫的灵巧笔触,远比任何特定的叙事或意义重要。创作过程几乎是治愈的,唤起一种灵性的感受与催眠感。舒伊夫的作品表现出其对于技巧的不懈痴迷,旨在达到完美与精确。

  对于几何重复的痴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舒伊夫职业生涯的早期。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在纽约东村的中心,舒伊夫沉浸在艺术革命的能量中。他住在历史悠久且标志性的切尔西酒店,被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等名人所吸引,并在帕特赫恩 (PAT HEARN)、高古轩 (GAGOSIAN) 和利奥卡斯特里 (LEO CASTELLI) 等画廊展出。舒伊夫试图创作缺乏含义的作品,在直面虚无的同时,赞美绘画的创造性。舒伊夫回忆起由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和弗兰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 发表的著名极简主义宣言:“所见即所得”。尽管舒伊夫在作品中采纳并探索了“虚无”的概念,其艺术技法、工序以及匠心始终存在。舒伊夫的作品绝非随意,相反,它们反映出对于单位数量与笔刷选择的细致考量。所有元素共同造就了作品的特殊性与冲击力。舒伊夫作品中看似有限的色彩搭配,主要包含红、黄、蓝,偶尔还有绿色,并不是刻意的选择,而代表着他放弃主动权、让绘画本身进行抉择的意愿。

  谢其于贝浩登(香港)的首场个展“亲密之耻”于10月28日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此次展览将遴选艺术家最新创作的12件绘画作品,展示她在抽离现实环境的暧昧状态中,以流淌的笔触追逐氤氲的身体轮廓、捕捉着细腻的情绪张力。

  “羞耻”和“亲密”,构成谢其此次展览名称的两个决定性的语汇耐人寻味。它们处于彼此对立的两端,而谢其轻松地地调度着它们,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亲密”是某种熟稔关系或友谊的结果。无论是作为与自己分享的短暂片刻,还是作为从朋友之间获得的延伸的依恋,它都是一种私人的、有机的东西,它安静地搏动,将我们包裹于温暖的光线中。另一方面,“羞耻”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投射于我们的身体或精神。羞耻感攻击着我们,不仅会带来尴尬、不适或内疚,甚至还会损害我们的自我价值。“羞耻”可以折磨整个国家,它的核心是一种孤立的力量,将人彼此隔离,让我们每个人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有理由感到“羞耻”都是无关紧要的。

  MOU PROJECTS欣然呈现现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黄宝莹(生于1997年,中国深圳)个展“遗忘与记忆的选择”。这是艺术家与画廊的第一次展览合作,也是她在香港的首次个展。

  黄宝莹个展“遗忘与记忆的选择”呈现了一系列近期绘画作品,邀请观众进入一个由艺术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花朵、书籍、室内植物和的博物馆物品组成的空灵空间。透过画作中的加密叙事和象征符号,以及散落于展览中的花束装置,黄宝莹将个人流散经历、当代文化表征和与近期集体社会事件共鸣的忧郁情感无缝地交织在一起,揭示了与她身份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思绪和情感线索。黄宝莹的作品给予观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种微妙的宁静和内省之感,但在宁静的外表下,作品本身也隐含着一股汹涌的能量,与她作品中暗藏的有关被压抑、被过滤和被消除的社会事件的线索产生共鸣。展览的核心作品《平静的每一夜》(2022)捕捉了她在波士顿的临时公寓中靠窗的夜景。在作品的中央,窗户玻璃上倒映出的电脑屏幕隐约呈现出《》的一篇新闻报道,然而当中的具体信息却模糊不清。在夜晚静谧氛围的烘托下,《平静的每一夜》这一标题暗示了一种压抑之情,影射一种个人化的无力之感和被埋没的记忆。

  马凌画廊正在呈现“与此同时”,展出纽约艺术家邵若然新近创作的肖像作品。邵若然1990年生于芝加哥,2021年毕业于巴德学院,现生活工作于纽约市。他从2015年开始创作亚裔美国人的肖像绘画在其华裔父亲看来,亚裔美国人的形象是不堪入画的。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邵若然创作的作品以独特的族群内部视角探索了重新审美化处理亚洲面孔的艺术实践,或去脸谱化艺术实践的当代意义。

  此次展览描绘的部分人物也曾出现在2021年邵若然“背景”展览作品之中。在第一幅肖像问世多年后重新为亲近友人绘制肖像,邵若然的新作因而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时间维度。专注于再现亚裔美国人面貌的艺术家持续探索此特定族群的社会肌理和连结元素,观察每个个体的成长与变化。邵若然曾在2021年为普利策奖得主徐华绘制肖像;作为后者的忠实读者,邵若然认为徐华是一位极为优异的亚裔美国作家。邵若然在此次“与此同时”展览中呈现了第二幅以徐华为对象的肖像画《徐华 II》,在前作基础上催生有机的形象发展。徐华在新作中仍然身着夏威夷衬衫这也让邵若然得以肆意挥霍其绘制植物和枝叶的兴趣以放松且沉静的坐姿参与一次友好的对话,注视坐在其对面的友人。

  “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由香港艺术馆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联合筹划,是香港首个大型提香及威尼斯画派的展览。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威尼斯,宛如一幅宁静的画卷,水道纵横如迷宫,船只犹如画家的笔触,勾勒出粼粼水波,朦胧浪漫的色彩在水道中交织,映衬着宏伟建筑的优雅与辉煌。这座迷人的水上城市曾是当时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枢纽,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航海家、学者和艺术家,富裕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以色彩多变、情感深邃见称的威尼斯画派。提香是当时地位最崇高的艺术家,其描绘人类爱情、欲望、权力和灵性等强烈情感的非凡才华,令他在威尼斯以至欧洲各地均备受追捧,赢得了教皇、皇室和贵族的喜爱。提香在艺术表现手法及绘画题材上的突破,使他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同代画家中的典范,更对往后数百年的欧洲艺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此展览展出世界知名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包括提香及威尼斯艺术大师如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及委罗内塞等的经典作品,精选展品包括提香的《花神》和《维纳斯、邱比特、小狗与鹧鸪》、乔尔乔内的《梅瑟(摩西)的考验》、丁托列托的《维纳斯、邱比特与伏尔甘》及委罗内塞的《基督受洗》等。全部50幅作品均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多幅更是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同时,香港艺术馆更邀请了艺术家梁志和及陈钧乐从威尼斯画派汲取灵感,分别创作全新的艺术装置和水墨工笔绘画,以21 世纪香港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与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理查德普林斯:Early Photography, 1977-87

  高古轩正在伦敦呈现Richard Prince(理查德普林斯)的两场个展,分别是在Grosvenor Hill空间展出的「Early Photography, 1977-87」以及在Davies Street空间进行的「The Entertainers」。这两场展览展出了Prince许多标志性的牛仔、女性朋友和广告摄影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此前从未在伦敦展出过。Davies Street空间展出了鲜少展出的《The Entertainers》(1982-1983)全系列作品,这组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酒吧、俱乐部和餐馆拍摄的照片,捕捉到了时代广场肮脏而充满诱惑的魅力;Grosvenor Hill空间则展出了来自其他系列的摄影作品。

  Richard Prince收集、记录了那些令人不安的主流幽默典型,以及来自各种大众媒体的图片,并加以重新利用,记述了美国地方语言和亚文化在构建国家身份中的交集。1977 年,他开始使用一种“重新摄影(rephotography)”的方法,挪用广告和生活方式媒体中的照片,重新定义作者身份和原创性的概念,后来他也将这一方式扩展到了社交媒体。这种技术有意识地摒弃了传统图像制作的目的和技巧,让Prince得以重新定位视觉所指对象的自主性。他解释说:“当你把一幅已经存在的图像放在照相机前时,你就已经知道会得到什么了。(摄影的)决定性瞬间已经被移除”。

  豪瑟沃斯巴黎空间现已正式开幕。巴黎开幕首展带来知名洛杉矶艺术家亨利泰勒(Henry Taylor)的新作。展览筹备期间,泰勒将他的工作室实践扩展到巴黎,于2023年6月和7月在这里驻留。这段时间里,泰勒从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历史艺术收藏中汲取灵感,如在奥赛博物馆,他被多年来一直启发着他的法国印象派、表现主义和野兽派作品所环绕。

  雕塑作为泰勒艺术实践的一环,在本次展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勒创作雕塑的过程,是充满活力地将四处收集来的物品进行堆叠、固定,无论瓶盖还是卫生纸卷筒,都全面地纪录着他的日常生活和定义生活的材料。艺术家将这个高度直觉性的创作过程称为「狩猎和采集」(hunting and gathering),通过这一过程,他得以同时清晰地聚焦于多个历史和当代参考。以巴黎展览中出现的牛奶瓶、自行车轮胎和棒球棒的组合装置为例,作品对所用材料的形式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对由来已久的艺术史修辞进行了评论,并呼应了杜尚式的现成品雕塑方法(readymade sculpture)。

  泰勒的作品主要探讨关系和关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尽管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他拒绝被贴上“肖像画家”的标签。本次展览中的画作刻画了来自各行各业和不同历史背景的人,其中很多是艺术家的家庭成员,如2023年的作品《我的兄弟遍天下,但他们忘了我们是手足》(I got brothers ALL OVA the world but they forget were related)描绘了泰勒的兄弟,人物身后的背景中出现“VICTORY”(胜利)一词,酷似美国经典口香糖品牌的商标。泰勒以其俏皮的视觉和语义双关著称,作品中的符号在不同表现之间流转自如:口香糖致敬了画中人们的青春,也庆祝着他们的毕业。

  白立方巴黎空间欣然呈现双人艺术家组TARWUK的最新展览“Conceived for the Stage”,展出其油画、纸上绘画、雕塑及最新制成的发光球装置。展览现场,两人对传统戏剧的形式惯例予以重新阐释,将画廊空间转变成一个进行实时演出的超自然领域,而其中的物体和参观者都扮演着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

  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流行文化和艺术史的参考,包括日本动漫、前南斯拉夫电影、早期文艺复兴绘画、19世纪晚期象征主义和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等。两人对历史和当代图像拥有共同的认知,并通过这些图像探索了身份、自我、生活和艺术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让他们的作品同时产生了对合作生活的演绎与批判。

  立木画廊纽约空间将举办洛杉矶艺术家卡里达罗尔斯(Calida Rawles)个展《某种遗忘》(A Certain Oblivion),这是她在纽约的首次重要个展。《某种湮没》展出了罗尔斯迄今为止最具纪念意义的作品,在黑暗时期中寻求人性的共通表达方式,颂扬了希望。罗尔斯所倡导的力量体现在她的画面主题中:年轻的女性和女孩在不确定的水域中漂浮或跋涉。她们是下一代,以优雅的决心超越当代美国生活的激流,付出巨大努力将头伸出水面。罗尔斯的最新作品提醒我们,她们的胜利就是我们的救赎。

  立木画廊首尔空间将举办委内瑞拉裔美国艺术家洛里尔贝尔特兰(Loriel Beltrn,1985-)个展《全面坍塌》(Total Collapse),这是他在该空间的首个展览。《全面坍塌》展示了洛里尔的系列新作,延续了其对于色彩与颜料的实验性探索。

  贝尔特兰以其独特的劳动密集型的分层抽象画而为人所知,其在画作中堆积的颜料和色彩如同雕塑一般,形成了振动的光学效果,打破了艺术媒介的传统概念。贝尔特兰的作品表面并非由画笔涂色,而是由一层层干透了的油彩排列组成,强调色彩的物质性:他先是定制了专用的模具,倒入其中的颜料随时间变硬变干,然后再将这种颜料物质切成条状,排列在板面之上。贝尔特兰的作品记录了艺术劳动的行为,将时间的流逝可视化,见证了一个缓慢而苛刻的物理过程。在这样的创作方法中,贝尔特兰的作品一直在坍塌和浮现中交错进行,色彩的可塑性伴随时间而生成,也因此仿佛能够最终靠线条、重量、混彩的横截面来接近时间本身。

  Thaddaeus Ropac巴黎玛黑空间欣然呈献“生活与作品”(LIVES and WORKS),这是出生于南非、常驻伦敦的艺术家丽莎布莱斯(Lisa Brice)在该空间的首次展览,也是她在法国的首次个展。在展出的最新作品中,布莱斯继续挑战艺术史对女性的传统描绘,继承并革新了常有男性艺术家绘制的裸体画传统,将人们熟悉的场景移花接木,以重新创作的方式,对此类图像中固有的权力动态提供另一种诠释。

  布莱斯画作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均来自个人照片、媒体,尤其是艺术史中收集的各种图像,它们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她表示:“所有绘画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与前人的对线 世纪初在巴黎创作的绘画作品中汲取灵感,展出的作品中,她对历史上活跃于法国首都的画家之作品做出回应,在玛黑空间与画廊周围的优美景观相映成趣。布莱斯呼应并重新想象了该时期艺术家所描绘的人物和场景,同时将它们从男性目光中解放因为男性目光实际上将女性贬低为被动的欲望对象再通过自我表现和赋权的理念将之折射。“生活与作品”向马蒂斯笔下的经典模特爱伊莎戈布莱(Acha Goblet,18941972 年)和法国后印象派女艺术家苏珊娜瓦拉顿(Suzanne Valadon,18651938 年)等人的精神致敬,她们从模特到亲自绘制裸体绘画的历程体现布莱斯自身创作实践对这一类型及其观赏性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