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网页版

从东京麻布台之丘看花园城市需要怎样的“城市花园”?

来源:爱游戏官网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7-14 01:19:51

产品详情:

  城市更新涉及城市的角角落落,它虽不是宏大叙事,却细雨润无声让人们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为此,我们专设了“城市,快与慢”系列,用不同的视角记录城市在更新中的点点滴滴……

  这是最近刚刚揭幕的麻布台之丘,东京城市再生项目的新片区,占地约8.1公顷,由住宅楼、商业空间、一所学校、两座寺庙、艺术画廊、办公室和餐厅组合而成,与以往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模式不同,开发商森大厦给出的概念是“多功能综合体和世界级新社区”。这里俨然一座城中之城,将容纳约20000名上班族和3500名居民。

  现在这里已成为东京最绿色的区域之一,植被景观与建筑融合一体,屋顶绿道可步行而上。高密度的空间规划,但呈现的方式却是低密度的,它给快节奏的东京似乎带来了慢节奏的生活。外来人士可与本地居民共同享受开放式绿色公共空间,包括广阔的公共花园、中央广场和云活动空间。

  在该场地的34年更新过程中,森大厦株式会社与300多家居民和企业合作,使该地区焕发活力。目前,超过90%的原有租户和企业已选择返回新片区。

  从六本木之丘到麻布台之丘,几十年的城市再生之路尚未结束,附近还有更大的城市再生项目在进行中。对于东京这样快节奏的超级城市来说,这还真是个慢功夫,但是站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视角,寻找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这也真是必经的路程。

  “花园城市”这个课题在国内已经热议多年。深圳、成都、上海等大城市都在尝试花园城市的更新规划,北京朝阳区最近也宣布要打造全龄友好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花园城市”慢慢的变成了国内城市更新的大势所趋。

  国外建筑规划界对此更是探讨摸索了两个世纪,这个概念早在1817年既已产生萌芽。面对西方工业化浪潮对人居环境和自然界的毁坏,从空想的萌芽到不断论证和试验,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他提出的“花园城市”模式,对后来的西方新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蓝图。随着伦敦附近的莱斯奇沃思花园城、韦林花园城的失败教训,以及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布里斯班等一系列花园新村、花园新区、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花园城市”的理想在20世纪变成了现实。

  城市是由人群聚集而形成的,城市是为了人类社会更高效率的生存和发展而存在的。花园城市,其宗旨是使城市既有活力与效能,又有可持续自洽的生态系统。在城市聚集功能完善基础上,重新找回被打破的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自然应该协调发展、和平共处,人们生活在其中能接触到大自然的活力。从工业发展导向的城市,回归人居发展导向的城市,这是一种“有机”的城市更新。生硬的大兴土木建造公园,达不到帮助城市发展效果,徒有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堪培拉——一座由建筑师设计出来的花园城市,从一张白纸开始,历经数十年初具规模,去过的人都说美的像油画一样。美则美矣,但是对于历史发展厚重辗转的中国城市,一切推翻重新来过,怎会是?实在向往飞过去旅游观光一下也不错。

  伦敦:从最初的城市“绿环”限制城市发展规模,保护城外的生态少受侵害,再到“绿线、绿楔、绿斑”渗透城市环境,同时疏散部分城市功能。花园城市最初的试验田,几十年的试错经验实在可贵。但是我们有不同的社会结构、人口密度、生活小习惯、城市格局,中国拥挤的城市,牵一发而动全身,抄作业可行吗?

  说到花园城市,大家都会想到新加坡,但是50年前也是脏乱差的代表,甚至被隔壁的大马嫌弃。在小国苛政、大力推行高端产业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如今是人人向往的鲜花之地,养老居所。但是中国人热衷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很多城市的经济实力支撑不起,更何况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也等不起……

  看来,我们的城市想要做到“有机”更新、永续发展,还真是要自己探索“花园城市”的发展之路了。中国式的花园城市应该是怎样的?

  中国城市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一二线老城区拥挤不堪,新城区生活匆忙内卷,更多的城市经济发展有差距,腾挪空间局促。

  但是人们真的需要歇口气咯!有一天我在非高峰期的地铁上看到,一位年轻白领接电话接到不知身在何处。我真想对她说:妹妹啊,去街角公园的长椅上坐一会儿吧,只要几分钟,保证你精神百倍的投入到战斗中去!

  中国的绿色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本土物种多的超出想象。云贵森林、大兴安岭自不必说,就是在上海成熟的居民小区,绿化即便是人工种植的,也有惊人的发现。

  在去年那几个月没有工人打理的情况下,市中心一个普通的小区里,居民自己散步时候就观察到80多种本土植物,都是野生的,其中大半是可食用、药用的植物呢。有喜爱园艺的朋友说,知道会有不少,但是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多呢!这些如果能培育、推广起来,有多好啊。

  若追溯我们中式园林的历史和建造经验,我们会发现古代城市花园塑造的高品质。自古以来,人们就不缺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共生理念,人有四重家园:天境、地境、心境、灵境。不光有天的家园、地的家园,更要有身心与灵性的归属,每一个城市有它的集体文化心理。中国古代园林亦体现了这“四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正因如此,苏州园林在朋友圈里一直常年热度不减,有些人每年都要找时间故地重游。

  中国的园林有个特点是西方园林没有的,房屋建筑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或者说互为景观。建筑顺应地形布局,不与水系、山势争抢,顺势而为,同时也不委屈自己,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建筑外观和功用,充分的利用水系、地势的好处,达到居住效果最佳、审美效果最佳。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人在画中游,蕴藏着古代“城市花园”的智慧和奥妙。

  古时的园林,属上流社会私家独享,有些大园子也兼顾接待亲朋和会客社交功用。但是对其所在的城市来讲,也是人所共知的“城市花园”,人人向往的高品质生活方式——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城市想要更新为“花园城市”,既然不方便大规模改造,那么不妨学学古人,先从“城市花园”这样的方寸之间、星星之火开始,给城市居民能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倡导高品质的“花园城市”生活方式,由点及面地带动“花园城市”生态化、有机化更新。

  与古人的“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同,本文所提倡的现代“城市花园”是外向的,是全民共享的城市空间,是居民融入大自然的会客厅,是城市绿带体系的重要一环,遵循生态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试验田。

  去年上海的中山公园重新开放。拆墙透绿,增加体验空间,开放可踩踏草坪——这座城市中心的公共花园尝试与城市街道消除界限,与城市生活空间融为一体。在保留场地历史感和认同感的同时,新旧景观元素可以和谐对话。

  公园拆除了沿路周遭的全线围墙和多余建筑,将原本隐藏在围墙后的美景体现出来,公园与整个街区融为一体。公园与周边的街道、建筑交界处出现了很多出入口,公园与街道的界限模糊了,市民路过这里可以每时每刻出入散步,草坪可以随意穿行,直接体验到城市花园的惬意与从容。

  万航渡路一侧的二号门、三号门围墙拆除后,狭窄乏味的街道变身为绿意包裹的街头广场,无论从哪一侧走来的人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被引入公园内部。因为人行道也被迁移到公园里了,成为百年公园内一段舒服的慢行景观。

  原来是内部工作区域的温室苗圃,现在对市民开放,成为“市民园艺中心”,除了有展示和零售功能外,市民可以在这里参加公益的园艺培训,享受家庭园艺咨询等科普体验服务。

  重新开放的中山公园与一街之隔的华东政法大学也连成一片,集百年公园、百年校园、百年古树、百年公交、百年道路、百年建筑的风貌价值融入城市生活体验,同时,整合万航渡路区域的慢行系统,未来万航渡路的苏河步道游船码头也将重新启用,这片区域的人居品质将得到持续提升,市民有了更多的更有温度的慢速休闲城市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食堂接待与职工同餐品、夏季空调不低于26℃……多地出台“过紧日子”规定

  辽宁丹东一市监局被指未到午休已集体离岗,官方通报:情况属实,已进入问责程序

  想要20年不换车就买它!全球销量冠军,从12万降至6.98万,油耗5L

  “325例尸检病例,74%死亡由新冠疫苗引起”,这份爆炸性研究背后埋了坑

  2024年武侠片冠军,票房仅19.8万,观看人数5597人,被沈腾打惨了